“艾思奇:时代需要这样的哲学巨匠”

与民同乐网 zblog笔记 2025-04-05 20:33:54 5776 2

施正荣介绍,光伏大面积安装方面,可以利用沙漠等地广人稀地区建设大型光伏基地,结合分布式光伏发电,通过多元布局满足光伏装机增长需求。

记者进一步了解到,REC方面对此次交易也给予了高度重视。在记者的调查中,配合度极高几乎是此次迈为中选关键性的理由,很多未经实验的想法,在迈为这里都能得到落实,给了我们更多的可行性选择,迈为在这方面很有优势。

“艾思奇:时代需要这样的哲学巨匠”

来自REC的消息称,此次订单是基于公司长期的调研、测试和研究的结果。这位REC人员还告诉记者,不同于国内电站投资者对于组件选型的诸多考虑,在海外判断组件是否合适的唯一标准就是LCOE,尤其是在一些温度较高或者地形较为复杂的地区,比如北美、中东、日本甚至印度,都是HJT异质结产品偏好度较高的地域。据记者观察,近年来REC的诸多动作大都与HJT异质结相关,前文提到的REC人员也曾对记者强调REC只做异质结。在REC的未来HJT异质结版图中:电池中心在新加坡和印度,组件中心将在法国、美国、印度和新加坡。自2019年10月10日,新加坡600MW异质结电池产线量产以来,REC在异质结上的动作越来越大,尤其以2021年10月份接受印度Reliance New Energy Solar(RNES)的并购计划进一步扩大自己在HJT异质结技术上的优势为甚

光伏巨头正式吹响了TOPCon大规模量产的号角。随着硅料产能的陆续释放,硅料价格将逐渐回归正常,行业也将回到正常的发展轨道,电池技术进步才是光伏行业发展的主旋律。电池片的主要原材料是硅料,而从2020年年中开始,硅料从最低点的5.8万元/吨,一路涨到现在将近28万元/吨。

一边是全球光伏发电成本快速下降,已经实现一毛钱一度电,一边是硅片价格不断上调;一边是成本在下降,预计2021年将全部实现平价上网的美好蓝图,一边硅料厂忙着赚取涨价红利。01行业火爆10月24日,国务院印发《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》(以下简称《方案》)。但是进入九月份以来,持续涨了一年的光伏原材料价格不仅没有下调,反而掀起新一轮大涨价,供需双方的矛盾已经无法调解,甚至出现了间歇性停摆。归咎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,似乎有一定道理。

通威股份前三季度净利润为59.31亿元,同比增幅210.08%,主要原因是各业务板块的有效经营,其中尤其是高纯晶硅业务的大幅增长;隆基股份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25.63亿元,同比增长14.39%,业绩增长源于硅片和组件业务产销稳步增长;保利协鑫上半年预期净利润不少于约人民币23亿元,成功在港股复牌。但是,怎么调,调多少,上浮的电价谁来买单,谁来关注光伏材料价格上涨问题,是交给主管部门的一个全新课题。

“艾思奇:时代需要这样的哲学巨匠”

(作者系光伏资深从业人员,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)。形势一片大好,业内人心振奋。抛开宏观及疫情因素不说,到底是谁在影响价格? 涨价原因到底是什么?归咎于供需失衡,显然不能服众,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已经证明,下游市场需求非常低迷。但作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主要能源之一、作为碳达峰行动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、作为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关键行业,光伏行业,不能再任由资本裹挟,经历这样一轮又一轮的涨价潮了。

近日,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理事长、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仁贤发表了《呼吁适度上调新建光伏电站上网电价》的署名文章。需求减少了,按照正常的逻辑,价格应当下行。平价上网一直是光伏人的梦,更是国家对这个行业的期望。广大被上游价格支配的下游光伏人,输不起;2030碳达峰、2060碳中和的国家战略,等不起。

看过《方案》的人都会明白,新能源在未来能源结构的占比、应用场景覆盖的深度与广度,不同时间节点的各项安排,高层对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的决心,描述的非常准确。然而,就在政策发布第二天,国家能源局公布的2021年前三季度全国光伏发电建设运行情况,却出乎所有人意料。

“艾思奇:时代需要这样的哲学巨匠”

导致今年光伏组件价格从1.5元/瓦上涨至2元/瓦,涨幅比例高达40%左右。光伏项目成本和收益倒挂,投资商只能暂缓或取消项目建设。

大宗商品价格全面进入上涨通道,光伏上游材料也随之跟涨。三季度各企业财报也证实,上游硅料、硅片企业的确赚的盆满钵溢。10月25日,A股及港股光伏板块全线飘红,个股涨停。仅从三季报的存货数据来看,尚无直接证据证明硅料、硅片制造企业刻意囤货,人为扭曲市场供需结构。众所周知,光伏组件的主要原材料是电池片,大约占据组件成本40%以上。正常情况下,市场出现供需不平衡时,买卖双方会通过价格的调节来形成新的供需平衡。

换句话说,下个十年光伏人该怎么干说的再清楚不过了。光伏大佬们在各个公开场合,口号一向喊得震天响。

由于硅料新增产能周期长、资金和技术门槛高,从项目上马到产出硅料通常需要两年半的时间,因此在拥硅为王的玩法下,谁控制了硅料,谁就拥有了硅片的定价权和话语权。资本的天性向来都是逐利的,更是冷酷无情的

10月25日,A股及港股光伏板块全线飘红,个股涨停。但是进入九月份以来,持续涨了一年的光伏原材料价格不仅没有下调,反而掀起新一轮大涨价,供需双方的矛盾已经无法调解,甚至出现了间歇性停摆。

众所周知,光伏组件的主要原材料是电池片,大约占据组件成本40%以上。电池片的主要原材料是硅料,而从2020年年中开始,硅料从最低点的5.8万元/吨,一路涨到现在将近28万元/吨。根据国家能源局2020年1-7月公布的数据,去年21个省份一共下达了平价、竞价项目指标共计43.1GW。然而,就在政策发布第二天,国家能源局公布的2021年前三季度全国光伏发电建设运行情况,却出乎所有人意料。

正如曹仁贤董事长所说,光伏项目成本和收益倒挂,投资商只能暂缓或取消项目建设。02供需倒挂自古以来,商业的本质是买和卖,买卖背后是供和需。

仅从三季报的存货数据来看,尚无直接证据证明硅料、硅片制造企业刻意囤货,人为扭曲市场供需结构。三季度各企业财报也证实,上游硅料、硅片企业的确赚的盆满钵溢。

大宗商品价格全面进入上涨通道,光伏上游材料也随之跟涨。看过《方案》的人都会明白,新能源在未来能源结构的占比、应用场景覆盖的深度与广度,不同时间节点的各项安排,高层对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的决心,描述的非常准确。

正常情况下,市场出现供需不平衡时,买卖双方会通过价格的调节来形成新的供需平衡。这样鲜明的差距连央视财经频道都看不下去了,毫不客气的指出:格局高低立判!其实,助力双碳目标,推动成本下降的意识,光伏行业不是没有。这也是2021年前三季度装机量惨淡的主要原因。光伏项目成本和收益倒挂,投资商只能暂缓或取消项目建设。

资本的天性向来都是逐利的,更是冷酷无情的。所以硅料、硅片到底为什么在涨?今年年中,某电池片大厂在行业会上实名举报某上游硅料厂刻意营造多晶硅、硅片短缺,囤积居奇、哄抬物价,该事件曾引起行业广泛讨论。

而目前,前三季度仅仅装了9.15GW,剩下33GW去哪了?剔除因土地资源和电网接入要素暂不具备开工条件以外,最核心的原因是涨价。想当年,英利在敦煌特许权招标项目中报出每度电六毛九的低价时,被多少同行痛斥?现在来看,苗连生当初是实打实地拿出真金白银推动了行业平价上网的进程。

就在光伏行业为涨价焦头烂额的时候,隔壁风电行业发布的2021年中报却引人深思。光伏大佬们在各个公开场合,口号一向喊得震天响。

评论

精彩评论
2021-01-02 15:50:28

你好你好好的话说

2021-01-02 15:48:48

哈哈哈回家试试